信息安全等级对应总结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一-中小企业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有影响力的民企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一地方国企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中央企业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一-军队本标准适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技术能力等级的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随着安全保护等级的增高,逐渐增强。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等级保护是我国相关信息安全的基本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规定企业进行等级保护工作。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保其实就是帮助用户分析、评定信息系统的等级,以便在后期的工作中根据不同的等级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而风险评估是帮助用户发现目前的安全现状,以便在后期进行整体的安全规划与建设。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简称等保。在我国等保分为五个等级,一贯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分级保护是由国家保密局发起的,推广带有强制性的;等级保护是公安部门发起的,执行力相对分级保护要弱一点。法律分析:分级保护:目前在用的是BMB1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规范,是由国家保密局牵头编写并发布。属于强制执行。保护对象:字面意思,无疑只要是涉及国家秘密的都需要去做分级保护。1、等级保护1.0和等级保护2.0区别及详解等保起源于国务院的147号令,为响应国务院147号令,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专门管IT行业的公安研究所)开始着手信息安全标准的推进,随后出过一些指导性的国标,但都没有引起很多企业和单位的ICT建设参考。随着近年来网络安全法和国家层面的安全指示国标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各个监管部门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大,而监管部门要求安全建设中遵循的标准大多都是等级保护;国家网信办和公安部都在主推等级保护,发现安全事件的单位没有落实等级保护肯定会被责令整改,甚至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