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化保护原理与实践推荐:本书通过分析当今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其重要特性,并结合我国信息系统等级化的管理历程,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全新的等级化保护体系。首先明确了等级保护的体系构建,包括其整体结构以及各模块内容,接着对等级保护对象进行了相应的明确,包括对象框架,对象模型以及对象的分类等特性,然后从策略体系,技术体系,运作体系这三方面对等级化的内容进行明确与划分。

等保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等保”顾名思义就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是指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在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时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三级等保、等保的评审流程:系统定级→系统备案→整改实施→系统测评→运维检查①系统定级:编写定级报告、填写定级备案表。

③整改实施:对系统进行调研,开展差距评估,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方案设计,完成相应设备采购及调整、策略配置调试、完善管理制度等工作。④系统测评:请当地测评机构,对系统进行全方面测评,测评评分合格后获得合格测评报告,并最终获得等级保护备案证。⑤运维检查:系统持续运维与优化,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年检。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的一种评估和分级体系,旨在根据不同信息系统对信息安全等级的需求,制定相应安全措施,最终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然而,在实践中,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标准不够统一: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保密需求存在差异,而当前各地针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评估标准尚未完全统一,这就使得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难以确保有效可行的信息保护措施。
局限于安全性评估:很多企业仅局限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阶段,并未重视信息安全建设,其内部信息管理和资产调查工作,没有从本质上减少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综上所述,紫小晨认为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需要同时加强技术及管理措施,对于信息安全风险应该及时进行预警和防范,并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